微生物致病及共生分子机理
医学,尤其是感染相关的医学问题是我研究工作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的来源。在过去四十余年的研究生涯中,我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多学科交叉而成的细菌致病机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同时我秉承巴斯德的传统,致力于转化医学研究,以期改善全球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健康状况。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志贺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2)志贺菌的疫苗研发;3)生理及病理状态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4) 转化医学研究。
1)志贺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志贺菌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为该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是细菌感染分子机制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我们的研究已经建立了志贺菌在体外和体内多种体系中的感染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的理论体系,系统性地阐明了宿主如何感知细菌感染危险,而致病菌如何逃避并利用免疫系统进而破坏上皮屏障建立感染的分子机制。我们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细菌感染的新领域——即“细胞微生物学”。我们在志贺菌领域的持续研究不断产出新的研究成果,引领并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二次突破,并对整个细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贡献。
2)志贺菌疫苗研究
我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创了志贺菌疫苗研究的先河。基于我们在志贺菌致病机理研究中积累的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通过在基因水平上减弱或者剔除志贺菌毒性因子从而制备疫苗的思路。我们开发了数个在美国、法国和英国进入临床实验的候选疫苗,并藉此获得了欧盟资助的一千两百万欧元的STOPENTERICS项目用来开发新一代针对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两种肠道感染菌——内毒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的疫苗。在此项目基础上,我们新近开发了基于化学合成的嵌合/血清型特异性的O-多糖联合疫苗,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展现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该疫苗研发项目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进一步支持,正在非洲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
3)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
过去十年我领导的研究团队得到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欧洲理事会(ERC)的两个高级别项目资助,开创了肠道微生物群组研究,以期将现有的描述性研究方式提升为机理性的“肠道微生物群组的细胞微生物学”。鉴于我们在致病菌致病机理方面研究经验,我们试图解析肠道粘膜和微生物组之间的共生交互关系,进而阐明肠道微生物组如何调控粘膜上皮稳态及其病理学变化,将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从“宏基因组学”提升到“实验组学”水平。
4)转化医学研究
在我们基础研究和疫苗研发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若干个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转化医学项目,包括研发可以刺激肠道上皮分泌抗菌肽的小分子;研究接受化疗的白血病人肠道内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其与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关系;我们还在非洲的中非共和国和马达加斯加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与肠道微生物群组及其与环境营养的关系,解析肠道不良微生物群组如何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治疗策略。
总结来说,我的研究奠定了细菌致病机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我领导的研究团队是该领域的最具影响力的团队之一。同时我还秉承巴斯德的传统,致力于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健康与发育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我本人被评选为数个顶尖国际学术组织包括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科学院的成员。